最新动态

慧灵壹灵艺公益画展活动回顾 -- 你的笔下是世界

发布时间:2020-10-10    浏览量:2137

微信图片_20201110143009.png

微信图片_20201110143012.png





孤独的城市是绿色,丰收的田园是橙色,盛开的花是紫色,妈妈的爱是粉色。

高饱和的色彩碰撞,粗浅不一的线条笔触,孤独又热烈、乐观且豁达的意境,独具匠心而又个性鲜明这批绘画作品出自于一群天马行空的艺术家,而他们仅仅接触绘画一个月。


微信图片_20201110143017.png

   

   他们是心智障碍人士,与同龄人相比,他们在学习和处理日常生活以及对周围事物的了解速度方面也许会有显著的缓慢。据统计,心智障碍人士在中国有560万;仅重庆市就近20万,平均每150人中就有1个,这其中成年人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微信图片_20201110143021.png

他们在哪儿他们生活得怎么样他们有什么需求?是否像你我一样都在努力追寻心中的梦?





一、世界依然如此美丽


微信图片_20201110143025.png

这是为心智障碍人士举办的一场公益画展。主办方重庆慧灵机构,长期致力于提高心智障碍群体的生活品质,希望协助他们走出封闭环境,创造自我价值,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慧灵联合淳和艺集召集并筛选了一批愿意在绘画领域上学习探索的心智障碍人士,免费在画室中教授绘画的技巧,用艺术的方式为他们赋能。

微信图片_20201110143029.png

心智障碍人士不善于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他们在交流和沟通上有着许多障碍;艺术未必可以直接改变或是解决这些困难,但创作本身对学员来说是个身心愉悦的过程,有家长分享:他的孩子平时比较毛躁好动,但只要提起画笔进入绘画状态,就会全身心地沉浸在那个世界中。并且,他们可以借助艺术进行自我调整,用作品来抒发真情实感,把对世界的理解和深刻的思想孕育到自己的画里。

微信图片_20201110143032.png

漫步于画展丛中,看着一幅幅作品的喜怒哀乐,仿佛进入了每个作者的内心世界,那个世界虽然有些闭塞、长着些许杂草,但依然绚丽多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却可以通过艺术的方式来释放出自己的情感以及对世界的理解。

微信图片_20201110143035.png

“将照片上的我画到画板上,希望自己能够勇敢地生活,面对真实的自己。”

微信图片_20201110143040.png

“车儿你慢慢地跑,我在后面用力地追。”


“我在某个微信群中看到了几张令我极度震撼的绘画作品,他们的用色和结构太大胆了,后来得知那些画都出自心智障碍人士之手”,谈起和这个群体的第一次“邂逅”,科班出身的黄堞老师至今都记忆犹新,“我对于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非常好奇,于是想通过艺术的方式来发掘他们的潜力。”

微信图片_20201110143044.png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黄老师和其他几位艺术家义务为这批心智障碍学员进行绘画上的辅导,身为淳和艺集的艺术总监,尽管在业界内已声名在望,黄老师却依然能够在与学员们相处、教学过程中得到许多艺术上的启发。

“他们眼中没有任何条条框框去限制艺术的表达,这份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很多老师都感叹不已。学员们在创作时也非常专注,会一声不吭地去用笔来描绘自己的想法。”

微信图片_20201110143048.png

他们可以自由地游弋于那片温暖的艺术空间中,没有半分拘泥,大胆地去尝试无限的可能性。但在现实世界却总是被束缚手脚,仿佛被折断翅膀的青鸟。到底哪个世界才是属于他们的世界呢,他们的笔下的画已经有了答案。




 

二、倾听我的声音

微信图片_20201110143051.png

现实生活中,大家会排斥“与众不同”的个体。尤其是在还没有形成正确世界观的学生时期,我们总是会听说天生有某种缺陷的孩子在班级里被孤立的新闻。不过对于心智障碍人士,他们甚至没有上学的权利。

在与一位家长的沟通中,他说到他的孩子自从在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发现跟普通的孩子不一样时就没有上学了。白天送去慧灵机构托管,下班再去接回来,就这样一晃过了十几年,他自己已经退休,而他的孩子也已经快到而立之年。

“我们对他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他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本来是自己通勤往返家和慧灵的儿子,有一次乘坐公交车时没等车停稳、就急着上车被重重地摔在地上,居家休息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就就再也放心不下儿子单独出门。

微信图片_20201110143055.png

“我心中的自己,可能只有画笔知道了。”

以绿为底,橘色画脸,这种鲜艳且对比强烈的配色方式很是少见,一位研究色彩心理学的绘画老师指出,创作者是在渲染某种失落沮丧的情绪。而该学员创作当时的表现确实有些烦躁不安,后来才得知,孩子前一天弄丢了手机,很是懊恼。


微信图片_20201110143058.png

“我看到的世界,和你的一样吗?”

以线条为主的绘画大多出自于年龄偏小且心智障碍较为严重的学员,他们的笔法更加杂乱,但尽管如此,画作中依然隐含着某种思想和潜在逻辑,比如有的孩子会以黑色来描绘阳光,亦能引发我们的深思。

微信图片_20201110143102.png

     “我们看到的地球是蓝色的,那宇宙中的其他星球是什么样子的呢?”

 

对于心智障碍人士来说,捐款捐物资带来的物质基础保障非常重要,但同时他们也十分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有个可以尽情发挥自我价值的平台。

他们可以做编织,做烘焙,做打扫,他们的艺术创作,他们的绘画作品,他们的音乐表演,他们的舞蹈表演……他们非常地努力,努力让这个社会忘了他们的心智障碍身份,而记住他们是艺术家、是音乐人、是编织师傅、是烘焙厨师。


另一位慧灵学员阳阳(化名)父亲告诉我们,他的儿子是个天生的音乐家,对于音符有着无限的亲近感。有一次一位志愿者给他们弹了一曲钢琴,阳阳听后居然直接在琴键上弹了出来。今天这次活动,阳阳也为我们带来了非洲鼓表演。

微信图片_20201110143108.png


“你是否能感受那鼓点中的诉说?”

 

上台后,阳阳抱着鼓不知所措,但当音乐响起,他似乎和手中的非洲鼓融为一体,敲起了动人的节奏。随着掌声、鼓声和背景里的歌声,阳阳完全沉浸艺术世界里忘乎所以、乐在其中。从阳阳的表情里看不到表情的变化,不过如果仔细聆听,便能捕捉到鼓声中的那份欣然与满足。




 

三、你值得我的坚持

“都说我是星星的孩子,像坠落人间的天使,我只想要你做我的孩子,永远不离不弃。”

上台发言的有这样一位女士,扎起利落马尾,穿着鹅黄色毛衣,带着腼腆温和的笑容,拿着手稿的手微微颤抖。一句问候语刚落,声音几近哽咽又被强忍住

微信图片_20201110143112.png


她是两个心智障碍孩子的母亲,其中稍小的孩子明明化名)今年八月加入慧灵绘画班,零基础学习绘画,到目前却已经创作了五幅作品。台上的明明和母亲黏在一团,妈妈的眼神中满是爱意;提起孩子时再没有一开始的拘谨和伤心,取而代之的是自豪欣慰。

微信图片_20201110143115.png

她的宝贝和其他孩子一样,同样拥有无限创造力。

微信图片_20201110143120.png

她自称为战士,然而战斗途中她并不孤独。天助自助者,依托慧灵这样的心智智障人士扶助机构,接触社区和艺术治疗,明明学习着疏解情绪,挖掘潜能,并不断培养社会性能力。

微信图片_20201110143125.png


“艺术生而为每个人,每个人也生而为艺术。”重庆师范大学的周巧教授为现场观众解析时说道:“每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成果,都能够反应孩子们对世界的理解。”现场的绘画中,有的是用身体运动形成的视觉符号原始而直接表达感官刺激,例如自由涂鸦,这处于动作-感官的层次;有的会综合利用绘画技术,形象直观表达个体的内在感受,如写实绘画,这处于知觉-情感的层次;还有些会深入思考,涉及到抽象的意象符号概念,表达个体对生命议题的理解,这处于认知-象征的层次。但无论哪种层次,都体现了创作者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还有最重要的创造力。

微信图片_20201110143129.png


艺术治疗过程中,创作者和指导者通过互动,在安全信任的关系氛围中,创作者充分利用多元化的艺术媒材开展创造性的艺术创作,可以实现个体的统整并建立与世界的连接,从而实现艺术的疗愈作用。

微信图片_20201110143134.png

20世纪30年代,艺术治疗的奠基人、美国精神病医生南姆伯格(Margaret Naumburg)明确提出了“艺术治疗”(Art Therapy)这一概念,在她的推动下,艺术治疗迅速发展延伸到各个发达国家。

微信图片_20201110143138.png

人类是先创造图画再创造文字的,幼儿也是先会画图再学文字的;用图画传递出的信息自然要比语言更丰富。研究表明,人的记忆是前语言的或是禁锢的,创伤性经验会被压抑,用语言无法提取,从而难于治疗。但情绪和艺术同时被右半脑所控制,因此艺术更容易使人们来传递自身想法:画者的任何一个涂鸦、画幅的大小、用笔的轻重、空间配置、颜色、涂抹等都有着特定的代表意义,都在传递着他的个体信息。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首任主席邓朴方先生曾经用一句话概括了残障群体面临的社会偏见与歧视问题:“不是不理解,只是不了解;不是不人道,只是不知道。”

微信图片_20201110143142.png

社会最需要给予的,是对心智障碍人士的认可,坦然承认他们缺陷的同时,从心底里尊重他们,平等对待,看到他们与众不同的闪光点,给他们一个可以展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因为生而不同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掌握自己生活的生命,值得我们最大的尊敬。

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最终的归属在何方?需要什么样的资源?这些都还是难题,需要连接集合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共同解答。

微信图片_20201110143147.png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市民与志愿者们加入到了这支公益慈善的队伍当中。正如本次活动的联合主办方淳和艺集,为心智障碍人士提供了艺术表达的窗口,并负责后续绘画衍生品的开发:经由现场投票选出最受观众喜爱的五幅作品将被作为T恤、马克杯、枕头、雨伞等形式再与大家见面;这些衍生品既承载着他们实现个人价值的美好愿景,本身也是精致实用的生活必备品。



 文:青庆报道局-李亚淇  

图:青庆报道局-向圣冬




最后特别感谢

为慧灵提供了现场活动支持与后续系列服务的青庆文化创意公司,作为一支青年人的团队,青庆希望发挥青年人的特长,以自己独有的视角去帮助慧灵解读所做的事情,在社会上传递心智障碍人士的声音和力量。这也是本次活动所有参与方的共同愿景:慧灵机构、淳和艺集、青庆文化、重庆汇爱家长组织、善心缘志愿者、重庆大学常青公益社等,我们坚信只有通过联合社会上的各方力量,跨领域、跨年龄,实施多方合作,才能为特殊群体更好地探路。



微信图片_20201110143151.jpg